1月14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安徽省民航业发展战略规划(2019—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根据规划,安徽民航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定位为打造安徽民航“一枢纽、两中心、两基地”,即长三角区域航空枢纽、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国际航空器维修保障中心、国家级临空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规划》发展目标指出,到2025年,全省运输机场达到 8 个,机场密度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全省 A1、A2 级通用机场达到 30 个,机场密度达每万平方公里 2.1 个,通用机场体系初步形成。引进 1 家以上全货机基地航空公司,引进 3 家以上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物流集成商在合肥设立区域分拨中心。通航产业和临空经济初具规模,全省年通用航空飞行量达 5 万小时,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 300亿元。到2035年,全省形成“一枢十支”运输机场体系,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地位更加显现。全省 A1、A2 级通用机场达到 65 个,密度居华东地区前列,实现所有县级行政单元通用航空服务全覆盖。全省年通用航空飞行量达 15 万小时,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接近千亿元市场,建成全国领先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规划还提出八项重点任务,即构建“一枢十支”运输机场体系;培育区域航空枢纽;打造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提升机场服务运营水平;增强空管保障能力;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推动临空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通用航空。通用航空发展方面的举措,《规划》指出以下4点重要内容:
一是加快完善通用机场体系。编制实施《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9-2035 年)》,打造皖中、沿江、皖北、皖西、皖南五个通用机场群。加快推进界首、旌德、肥东、金安区、桐城等一批 A1、A2 级通用机场建设。支持芜湖宣城、蚌埠、亳州、阜阳、池州等支线机场在新建或改扩建过程中增设和完善通用航空设施,兼顾通用航空服务和保障。同步按需布局若干用于农林、警巡、旅游、应急救援的A3级和B类通用机场。统筹推进固定运营基地、飞行服务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构建安徽特色通用航空运营体系。紧盯国家政策,积极申请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健全全省通用航空服务网络,建成合肥通用航空区域服务中心。发挥皖南山水资源、皖西红色资源、环巢湖生态资源、皖北楚汉文化资源优势,联合周边省市景区,大力发展低空旅游。依托蓝天飞院、龙浩国际飞行学校等培训机构做强运输航空飞行员培训,拓展航空职业教育培训。支持安徽省航空护林站等项目建设,巩固工农林作业飞行,推广无人机应用,实现覆盖主要林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鼓励发展航空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护,积极推进中信海直等通航企业在城市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综合飞行服务,打造覆盖全省的“黄金半小时”生命救援网。大力拓展通用航空短途运输,积极开发“通通联”“支通联”等短途运输航线组织模式,加强省内城市与合肥,皖中、沿江等片区与长三角重要城市的航空联系。
三是加强通用航空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芜湖通航产业集聚发展试验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功能,支持芜湖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轻型通用飞机整机研发与集成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市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通用航空产业创新体系。
四是打造全国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以芜湖和合肥为龙头,整合全省资源,构建以研发制造、综合维修和特色运营三位一体、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形成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独特的产业竞争力。提升整机研发制造能力,加快推进芜湖钻石飞机研发制造、芜湖中科基础教练机、北航蜜蜂飞机、安徽应流轻型直升机、安徽世纪正阳通用航空直升机组装等项目建设,形成在国内具有明显竞争力的整机产品和通用航空整机制造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空管和地面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基础件等配套制造。鼓励航空特殊装备制造,支持阜阳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芜湖、合肥、蚌埠、阜阳、六安、宿州、黄山等通用航空产业园规划建设。